病证结合诊疗疾病的典范——读《史大卓内科病证遣方用药十讲》有感

发布时间:2022-09-01
浏览次数: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2 年5 月出版的《史大卓内科病证遣方用药十讲》,堪称中医病证结合诊治疾病的代表性著作,笔者读后受益匪浅。

史大卓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医学博士,岐黄学者。我作为史大卓教授的学生,早在读书时就了解他在中西医结合学科的深厚造诣,工作之后更是亲受指导。他虽为行业名医,主编了20 余本学术专著,但未曾单独撰著临床书籍。问其缘由,他举黄侃不到五十不著书的典故。今年他已过花甲,才将40 余年经验付梓,其治学严谨性可见一斑。

《史大卓内科病证遣方用药十讲》共分十讲,凡二十余万言。书中,脏腑虚实遣方用药部分以脏腑阴阳虚实为纲,介绍了临床五脏阴阳虚实的基本辨证方法及用药经验,是全书提纲挈领部分。史大卓深厚的传统文化造诣和中医药学理论基础,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使阅读此书时犹如身临其境,有侍诊其左右之感。该部分引经据典,但不拘泥于经典,更多的是介绍自己临床用药经验,甚至对所用药物的剂量都有详细解释。如用丹参治疗外感温热和心阴内伤、虚火上炎证,除烦安神时用至10~15 克,活血化瘀时用至30 克左右。可见其在临证过程中,对证候细节的把握。他对经典方剂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如运用附子理中丸,他认为脾阳根于肾阳,脾气虚日久的患者应脾肾并补,方可收到良好效果,所以脾肾虚寒者即使没有完谷不化的症状,也可应用。但同时他也指出,附子为大辛大热大燥之品,人体阳气一旦恢复,就应改用巴戟天、菟丝子等温而不燥之品。

本书第二讲为心血管系统疾病遣方用药方法,是对他四十余年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精华的浓缩。此篇内容更是“干货满满”,从中最可窥探他临床用药的思路与方法,也可以了解其病证结合的思想精髓。比如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他认为炎症反应损伤修复是现代医学的认识,现代中医认为炎症反应与中医“毒”邪致病的特点较为类似。但是这里的“毒”并不单纯指脏腑经络蕴结之毒。临证用药,他强调针对热毒、湿热毒、寒毒、浊毒选择不同的方药;再如劳力性心绞痛,其发病多因过度劳累、增加心肌耗氧而诱发,和中医“动则耗气”理论多有相似之处。他认为大剂量补气活血之品可促进心肌组织毛细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开放,增加心肌组织的血液灌注等。史大卓用药更是常突破临床常规,黄芪用量可达90~120 克,往往可获奇效;还如高血压病,他认为其基本病机在于气血失其冲和之性,对于气虚痰湿阻滞偏于肥胖的患者,主张益气升阳化湿并调和气血。对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者,根据程度不同,平肝的治法和用药也有明显不同,他主张顺从肝体肝用遣方用药,对临床甚有指导意义。

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理论结合,形成了史大卓病证结合思想的核心。书中第十讲关于病证结合治疗疾病,阐述了辨证和辨病如何有机结合,宏观整体征象和微观局部病理变化如何有机结合,中药性味功效和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如何有机结合,方证对应和方病对应如何有机结合等问题。这些不仅是中医临床研究问题,更是临床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笔者在通读本书三遍之后,认为此书可先读第十讲,掌握全书现代病证结合思想的精髓,了解临床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模式后,再阅读其他章节,这样有利于逐步熟悉史大卓临床遣方用药的经验和技巧,吸取其精华为自己所驾驭运用,对于临床诊治疾病、提高疗效会有更大裨益。

学习任何一门学问,皆需智者指路,学习中医临床更是如此。对于致力于中医临床的青年学者,想了解中西医结合临床大家如何遣方用药,笔者深感《史大卓内科病证遣方用药十讲》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