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患者冬季心脏康复——动静结合篇

发布时间:2022-01-25
浏览次数:


心脏康复贯穿心血管病治疗的全程,是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调整身心不适、早日康复出院、减少疾病再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佳综合管理模式。现代心脏康复医学包括五大核心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和戒烟处方。前面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了心血管病患者该如何用药、运动、饮食和调节情志,详情可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跳转文章:

1.冠心病患者冬季心脏康复——药物篇

2.心血管病患者冬季心脏康复——运动篇

3.心血管病患者冬季心脏康复——饮食篇

4.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心脏康复——情志篇

我国传统医学关于康复医疗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十分丰富。现代心脏康复医学的运动处方主要强调“动”的一面,利用患者的能量代谢当量值(metablicequivalent, MET)或最大摄氧量(VO2 max)或目标心率法,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在现代心脏康复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学理论,陈可冀院士提出了将传统中医康复理念的精髓引入现代心脏康复治疗中,强调 “动静结合”思想在心脏康复实践中的运用,提倡中西医结合康复应注重在 “运动”以养形的同时,亦需 “持静”以养神、养心,“动静结合,形神共养”。

1.为什么需要“持静”?

运动在心脏康复中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我们前文已经介绍了,为什么还需要“持静”呢?

《黄帝内经》中言:“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认为自然界春夏秋冬交替是四时阴阳规律消长的结果,人的活动应该顺应四时阴阳的规律,以达到最佳的阴阳平衡的身体状态,即 “阴平阳秘”。故无论饮食起居,还是劳作、情志等,都应有度而不可太过,推及生活及治疗的多个方面,也包括了运动的不可过量。尤其是冬季,《黄帝内经》中提出冬季特点是“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即冬天阳气是要藏于内,好为即将到来的春天的生发做准备,所以养生的要点是“无扰乎阳”,即不宜过量运动扰动阳气,使阳气外泄,具体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所以冬季的养生,也是就要“养藏”。“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出汗太多可以耗伤阳气;“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这里提到的劳,可涉及劳力、劳心等方面,任何行为不可过度以养护气血和形体。故应“动静结合”,把握尺度。

2.动静结合的心脏康复理念注重哪些方面内容?

动静结合中的“动”,主要指形体之动,肢体活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机调畅;“静”,主要指心神之静,人必须保持心神清净才能神藏而体健。陈院士认为,“动以养形,静以养神”是养生康复医学中的核心理念,中医康复应注重“动静结合,形神共养”。动静结合的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理念包含两方面内涵:一是坚持适当运动的同时注意持静,二是推荐进行动静结合的传统康复运动:

(1)运动和持静

运动的具体强度和方法可以参考前面的文章,而持静则包括两方面内涵:

养德

中医的养生其实也指的是“养性”、“养德”。《黄帝内经》中分析百岁老人长寿原因时指出:“所以能年皆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种重视道德修养与健康长寿关系的观点,与现代医学发展模式和新的健康概念,是相通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不可分。宽厚的品德、积极乐观的心态,在保持健康和疾病康复中十分重要。《黄帝内经》在开篇中就提出了养生康复的原则“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具体表现是“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并提出了,能做到这些不仅可以长寿,还能“动作不衰”,即保持健康和高质量的生活能力。

养气

传统医学认为,养生的重要方式,就是保养人体之正气,尽量减少的耗损。正气,包括人体抗病、调节和代偿诸功能。从心的角度来说,汗出太过,或劳心劳力过度,久而久之都会引起心气虚,常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胸闷不适,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这也是冠心病、心衰等心血管病的常见证型。养气的方法可通过节欲、运动、针灸、按摩、食疗和药物诸措施来多方面调理、扶助之。还可通过导引术来吐故纳新,还以精神意志为主导来培养正气。

(2)动静结合的传统康复运动

实践证明“动静结合”指导下的心脏康复,不但可以通过合理的运动形式增加肢体的活动能力,同时还可通过气息、意念的锻炼有利于肢体活动协调、气血调和,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动静结合的传统康复运动包括太极拳、八段锦、气功(导引)、五禽戏、六字诀等等。运动时自然调息调心,动于外而静于内,动主练形而静主养神,体现了“由动入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思想,同时在运动中都要求配合运气和吐纳,故能达到养神和养气的目的。气功是通过意识的运用使身心优化的自我锻炼方法,在古代有多种称呼,如导引、吐纳、守一等等,各种传统功法几乎都融合了一定的气功运气和吐纳内容。在各种传统功法中,目前最广泛应用于心脏康复中的主要有太极拳和八段锦。

太极拳强调“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八段锦以人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使人体精、气、神和谐统一,均适用于心血管病患者康复。同时,通过传统功法的锻炼可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负面情绪,起到“身心同治”的作用。目前许多心血管学者及多个心脏康复中心都提倡将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康复运动形式引入到心脏康复治疗中。

太极拳

太极拳中的云手动作就是动静结合的代表:双腿下蹲成马步,双手掌在胸前各自画圆,乃是动;在云手时排除杂念,精力集中,乃是静,体现了肢体的动和意念的静的结合。多个临床研究表明,患者规律坚持练习太极拳加常规西医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慢性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心功能、血脂,降低血压和心率变异性,并使自主神经均衡性恢复良好。

八段锦

2.jpg

多个临床研究表明,长期规律坚持练习八段锦加常规西医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提高冠心病搭桥术后患者心脏功能及加快术后恢复。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Ⅱ期心脏康复中,八段锦作运动处方能显著改善心脏功能、运动耐量,降低了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八段锦运动康复,可进一步改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心肺功能,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不同体位八段锦在不同疾病人群中的应用也不一样。

例如对于心衰患者,根据按诱发心力衰竭症状的活动程度将心功能的受损状况可以分为四级,也叫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

站式八段锦可以作为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心 功 能 Ⅲ 级 的 患 者主要运动形式,以及Ⅰ~Ⅱ 级 的 患 者有 氧 运 动 前 后 的 辅 助 运 动。近年来,针对病情较重的心血管病患者活动耐量差得特点,改良的坐位八段锦更加适用于急性期恢复的心力衰竭患者以及心脏搭桥术后恢复期患者。

注意:具体分级及适合的运动情况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心三科心脏康复专病门诊

西苑医院心血管三科在医院领导、心血管中心领导的支持下,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疾病康复科研与临床工作,传承与发展陈可冀院士的中西医结合思想,创新性的形成了系统全面、独树一帜的心脏康复方法。目前,心三科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工作已经走过六个年头,以心肺运动测试(CPET)作为评估手段,对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心肺耐力评估和心脏康复指导,积极开展增强体外反搏(EECP)、八段锦、太极拳、踏车、弹力带等有氧运动、阻抗运动、柔韧运动和平衡运动方式,配合穴位贴敷、中药膏摩、皮内针、耳穴压丸、针灸拔罐等特色疗法,提倡“动静结合”,对康复对象进行全身心的调整,以达到抵御外邪、扶正固本、气血调和、形神合一的康复目标,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模式。

为更好服务心脏康复患者,我科在康复中心大厅开设心脏康复专病门诊,每日接待10名预约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评估、指导和个体化运动处方制定,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保驾护航,打造西苑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之家,守护“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