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苏分中心

江苏省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2-03-22
浏览次数:

  一、分中心名称

  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苏分中心


  二、依托单位

  江苏省中医院


  三、医院形象照

图片1.jpg

  四、分中心简介

  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科是国家区域中医(心血管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心病重点学科、心血管重点专科、心痹协作组组长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血压育阴潜阳重点研究室、江苏省中医心血管示范专科组长单位,SFDA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科室,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心系疾病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中心设3个病区,床位146张,独立的CCU监护病房及心导管室,设备先进,年门诊量约50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5000余人次。现有医护人员共102名,其中医师52名,正高职称19人,副高职称13人;博士28人,硕士学位2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1人,岐黄学者1人,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国医名师1人,江苏省名中医4人,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1人,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3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中医药领军人才2人,省“333”高层次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人、中青年科技带头人3人,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3个;国家级副主委2人,省级主委3人。

  中心保持稳定的中医药特色优势领域发展方向,围绕“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优势病种,已形成以博士群体为核心的高血压研究所、冠心病与介入诊疗学组、心力衰竭学组以及心律失常与电生理及起搏学组等亚专科。创新中医药理论,研制疗效卓越的明星制剂,拓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应用领域,并在全国范围内牵头制定完整的中医诊疗规范及方案。在国内中医系统最早开展心脏介入诊疗并具有一定规模科室之一,是江苏省首批介入资格准入免检单位唯一中医院心血管专科,也是全国中医系统为数不多的全面开展冠脉介入、起搏、射频消融等现代诊疗技术的专科之一,中心心血管疾病综合诊治能力在全省中医系统居领先地位。

  中心科研能力突出,近年来,相继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科研专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部省级、厅局级课题 30余项,在研课题经费近3000万;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2项、二等奖 1 项;中药新药研发 2 项。

  中心以全国区域诊疗中心及省级胸痛中心建设为契机,创新中医诊疗的新模式,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专病、慢病管理一体化,医联体、区域战略同盟协作诊疗,中医互联网医院等,进一步扩大专科学术影响力。

  五、中医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工作基础和代表性成果

  本中心有三个稳定传统优势研究方向:

  ①高血压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根据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关键中医病机——肝肾阴虚,制定高血压全程防治的中医药方案循证优化方案,研发“针箭颗粒”、“潜阳育阴颗粒”制剂。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开展“丹阳研究”,探讨社区人群与高危人群管理相结合、疾病管理与危险因素干预相结合的高血压慢病综合防治模式,探寻适合社区层面推广应用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优化我国居民中西医结合高血压防治模式,从而降低我国居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本研究方向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项,总研发费用约 2000 万元。在 2016 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基础上,利用信息系统成功建立了高血压患者 SOP 生物样本库,目前收集了高血压患者生物样本6000 余份。

  ②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的基础和临床

  结合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瘀热相关学说,提出不稳定性心绞痛核心病机——瘀热相搏。制定了《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瘀热互结证中西医治疗对策》。提出PCI 术后再狭窄中医基本病机——气虚阴伤、痰瘀互结,制定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的中医治法。研发了“抗栓一号”、“芦黄颗粒”等院内制剂。其中“冠心平颗粒”,获得国家专利,成功转让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批件号 2016L05847);

  “抗栓一号方”获得国家专利,正在向大规模临床使用积极转化。

  本研究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7 项,总研发经费约 1000 万元。2018年底确定 SOP 标准,建立了冠心病患者生物样本库,目前有经过金标准冠脉造影明确的血清样本 600 余份。

  ③心力衰竭治法研究

  建立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心衰的新模式:前心衰阶段——未病先防,中医药早期干预预防心衰,治疗主要针对危险因素,根据体质不同进行中医药早期干预;前临床心衰阶段——已病防传,中医药及时干预预防进展,治疗以益气化痰、理气活血为主,研发院内制剂心衰 I 号”(生炙黄芪、山萸肉、麦冬、海藻、桂枝、生蒲黄、路路通);临床心衰阶段——既病防变,中医药积极干预预防恶化,治疗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兼以养阴,研发院内制剂强心合剂(炙黄芪、淡附片、

  党参、麦冬、玉竹、车前草、丹参、葶苈子);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阶段——久病难治,中医药扶正固本以带病延年,本阶段从“肾”论治。这一创新的慢性心力衰竭立体诊疗模式,为心力衰竭诊疗提供了中医思路与方法。本研究方向获得省部级课题 5 项,2020 年建立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物样本库,目前收集了 100 余例慢性心衰患者的外周血样本。

  近年来,两个新兴研究方向:

  ①双心疾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根据中西医结合双心疾病理论“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和“形神合一、双心同治”,牵头制定《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构建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并提出疏肝与活血并重、气血阴阳要调和、理气重解郁、养阴以柔肝、清肝不过凉、重症需转诊、移情与易性相结合七点法则。相关理论写入“十三五”《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教材。目前该研究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

  ②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循证优化研究

  依托中国中医药循证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西苑医院,建立了中医心血管循证医学研究工作室,并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冠心病专病循证研究能力提升专项支持。目前强化人员培训,论证多中心研究方案,拟开展高质量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

  六、分中心负责人简介

  1、分中心主任简介

方祝元.jpg

  方祝元教授,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岐黄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书记,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江苏省中医临床研究院院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研究所所长、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苏省名中医,国家级重点专科心血管科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中医学学科带头人;国家卫计委“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主编;江苏省委“333”人才培养工程第 5 期第一层次人才;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法国国立行政学院访问学者;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血压重点研究室主任;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江苏省政协委员。作为首席科学家牵头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1482 万元)。作为项目负责人还承担高血压肾损害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江苏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1 项等,累计科研经费超过 2000 万。发表论文 97 篇,其中 SCI 论文 12 篇(5 分以上 3 篇)。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首届创新争先奖、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

  2、分中心副主任简介

陈晓虎.jpg

  陈晓虎教授,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专业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区域诊疗中心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江苏省政府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 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学术带头人。现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微循环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药物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会长、世中联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双心疾病专业学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等职。

  七、网络成员单位

网络成员单位名称医院级别所在行政区负责人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甲等江苏省南京市谢林、沈建平
苏州市中医院三级甲等江苏省苏州市徐俊华、鲍荣琦
常州市中医院三级甲等江苏省常州市罗立波、黎启华
无锡市中医院三级甲等江苏省无锡市陆曙、苏伟
盐城市中医院三级甲等江苏省盐城市顾月星、宋峻
徐州市中医院三级甲等江苏省徐州市曹永、梁田
连云港市中医院三级甲等江苏省连云港市高慧、王昕
泰州市中医院三级甲等江苏省泰州市江义舟、曹军
昆山市中医院三级甲等江苏省昆山市彭志坚、刘庆军
常熟市中医院三级乙等江苏省常熟市沈秋生、季雪峰
江阴市中医院三级乙等江苏省江阴市严峥、邱炜炜
溧阳市中医医院三级乙等江苏省溧阳市史海波、郑永宏
邳州市中医院三级乙等江苏省邳州市张岩、臧修明
如皋市中医院三级乙等江苏省如皋市吕军

  八、与分中心建设、网络成员单位建设相关的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