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曙光分中心22-23年工作亮点

发布时间:2024-03-07
浏览次数:

在过去的两年里,国家中医心血管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曙光医院心血管内科)不仅在心血管内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更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面对2022年“大上海保卫战”的严峻考验,我分中心的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随着2023年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我分中心不断深化医疗、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下是对这些成果的具体汇报。

亮点一  抗疫: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守护人民健康

面对2022年新冠疫情的严峻挑战,国家中医心血管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迅速响应,积极投身于抗疫一线。在“大上海保卫战”期间,心血管内科团队承担了艰巨的医疗救治任务。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定点中医医院,曙光西院承担了收治新冠患者的重任。在紧张的救治过程中,心内科团队运用中医药特色疗法,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此外,我分中心还派遣多支医疗队支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各隔离点。在抗疫前线,他们坚持中医药深度介入,全程救治,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份份感人的抗疫故事。值得一提是的是2022年5月3日,心内科成功救治了一例新冠合并急性心梗的高危患者。此次救治不仅体现了分中心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专业能力,更彰显了中医药在急症处理中的独特优势。面对这一复杂病例,心血管内科团队迅速响应,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了及时的抢救。通过精准施治和精心护理,患者最终脱离危险,康复出院。这次救治的成功充分展示了我分中心在处理心血管急症方面的实力和中医药的独特疗效。

图片 1.png

亮点二  临床:深化优势病种建设,凸显特色中医优势

目前我分中心已设置研究方向稳定、人员配置合理和临床疗效显著的慢性心力衰竭(心水病)、冠心病(胸痹心痛病)和高血压病(风眩病)三个亚专科方向及多个优势病种。在临床工作方面,我分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特色和优势。在优势病种的治疗中,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目前我分中心年出院总人数约4000人次,年门诊人次近20万,其中优势病种占年出院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心水占14%,胸痹心痛病39%、眩晕病占13%,三个病种共计66%;优势病种门诊人次占全年门诊总人次的比例分别是心水占15%,冠心病(胸痹心痛病)23%、眩晕病占29%,共计67%,覆盖了绝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三个优势病种均充分发挥中药、中医适宜技术等优势,填补现代医学治疗中的痛点、难点,以中医加载治疗、纯中医治疗等手段解决临床问题,门诊中药处方率近50%,住院患者更是辩证施治、一人一方, 基本实现中医治疗全覆盖(中医治疗率近100%)。

同时,分中心积极探索和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西医的精确诊断相结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治疗方案。本专科是上海市心病科质控组长单位,牵头制定了上海市中医质控中心指导下的中医诊疗方案1项:《心水病(扩心)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23)。我分中心牵头制定了牵头制定中华中医药学会立项“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 项:《芪参益气滴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9),牵头制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1项:《中成药治疗血脂异常临床应用指南》(2021),牵头制定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专家共识1项:《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中国专家共识》(2019)。

亮点三  人才培养:多位专家荣膺医学界殊荣,分中心展现卓越实力

我分中心中医学术思想一脉相承,继承与发展并重,培养并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专科学术梯队。2022年,严世芸教授荣获第四届“国医大师”称号,这是对他在中医药领域的卓越贡献的肯定。作为分中心的重要成员,严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独特的中医视角和解决方案。他的成就不仅提升了我分中心在中医药领域的地位,更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蒋梅先、周华、徐燕三位分中心专家获得第五届“上海市名中医”荣誉。

图片 2.png

近两年,我分中心还有2人次成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3人次进入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1人进入上海市中医药高层次领军人才计划,专科成员新增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及上海多个专业学会、分会担任主委、副主委等任职。

亮点五  科研:突破创新瓶颈,推动成果转化

在科研工作方面,分中心紧紧围绕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项目。通过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分中心不断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技术手段,为自身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专科以海派中医学术思想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规范化研究评价为切入点,以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优势病种为主攻方向开展临床研究。 

(1)本专科中医临床研究情况近3年主持科技部重大专项临床课题2项,参与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研究,连续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8项,以及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重点项目、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总经费达4500万元;借助国内领先的规范化GCP平台,牵头主持7项多中心注册临床 研究,其中正在牵头开展国内首个关于证候药物的 RCT研究-“全三七片治疗心 脉瘀阻证二期临床研究”,参与11项多中心临床研究;

(2)本专科临床科研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疑难优势病种难点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满意疗效:

根据慢性心衰的进展中早、中、晚三个阶段的病机特点不同,进行分阶段治疗,深化“从肾治心”中医理论,创新性提出分期多靶点干预策略,实现心力衰竭各阶段的中医精准辨治,阐明中医药的多靶点治疗机制。针对慢性心力衰竭(心水病)中,终末期难治性心衰、心衰的猝死高危、心衰伴低蛋白血症和顽固水肿及反复急性加重住院等难点问题,开展中医药防治慢性心衰干预方案优化、推广中医综合心脏康复和优化中西医结合干预策略。在该方向近三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科研经费360万元,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 论文13篇,获得各类科技奖项 2 项 

提出胸痹心痛病分阶段论治,早期以干预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进行中医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干预;中期以冠脉介入治疗和痰瘀同治为主,发挥中西医药各自的优势;晚期以活血利水、稳定病情为主,降低泵衰竭和心脏猝死的发生率。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通过疗效、安全性和效价比等来评价中西医结合缺血性心脏病临床疗效。在该方向近三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科研经100余万元,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 获得各类科技奖项3项

成立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重视全程防治和因人制宜,总结了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不同人群、民族、地域、时间的高血压证型特点。在国内较早对围绝经期高血压(肝肾阴虚证)、老年性高血压(阳气虚衰证)人群开展临床研究,验证了潜阳合剂、温阳合 剂汤等专科验方,证实其降压同时,还可改善激素水平和血压变异性。秉承血脉同治的理念,采用柔肝潜阳、活血通脉之法,创制滋潜方、平潜补利方用于临床,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耳穴压丸、穴位敷贴、引阳入阴配合气息导引等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 90%以上,中医证候改善率和临床缓解率达100%。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院内制剂区域内使用的重要举措,为大规模、长时间观察院内制剂的远期疗效提供了临床保障,也为优化中医药诊疗模式提供了大胆尝试。在该方向近三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1项,总科研经费150万元,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获得上海市中医药科技奖 1 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血管内科

                                     202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