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中心21年工作亮点

发布时间:2022-04-12
浏览次数: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是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辽宁分中心,国家区域(中医)心血管诊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中心,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牵头单位,中国心衰中心首批建设单位,辽宁省胸痛中心,辽宁省中医心血管质量控制中心,辽宁省中医药心血管专科培训基地、辽宁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基地,是以多专科联盟、跨区域辐射的区域诊疗中心。过去一年间,在北京西苑医院中心的指导下,辽宁分中心整合多方力量,围绕心血管领域的多专科联合、跨区域辐射,在中医药传承-发展-创新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亮点一:依托国家传承创新平台,扩建科研门诊综合大楼,全方位为国家中医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服务。

  依托国家传承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完成新门诊病房综合科研楼建设,心内科增设专家诊室14个,名老中医专家诊室6个,结合心血管病房、重症CCU,引进心肺运动评价系统、直立倾斜试验系统、体外反搏系统,全方位为国家中医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服务。

图片1.jpg

  亮点二: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会议、国家中医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成员单位联盟会议。

  专科以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为起点,肩负起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使命,遴选全省33家市县级医院为辽宁地区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网络成员单位,协同创新,开展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加强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推动成果产出转化及推广应用。

  亮点三:建立东北区域心血管专科联盟,深化区域专科联盟平台建设

  作为国家区域中医(心血管)诊疗中心,联合辽宁省内25家地市级医院建立东北区域心血管专科联盟,致力于提高东北区域疑难危重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广泛推进新技术、新方法,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优质专科区域联盟,辐射带动东北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心血管医疗技术整体水平的提升。

  依托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项目,搭建了冠脉病慢病管理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医疗大数据科研平台及专科专病库”信息平台,初步实现全省科研资源、临床资料共享。

图片4.jpg

  亮点四:完成医联体互联网医院远程平台搭建,建立中西医协作诊疗团队,开展人才学术联合、交叉进修学习等培养。

  实现了区域内专科医疗信息云管理及优质资源的实时共享。开展远程会诊,联合查房、联合疑难病例讨论、专家研讨会,取得良好的中西医互通互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双方医院联合成立了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治疗中心,优势互补,逐步建立并完善具有中西医融合思维的诊疗团队,每年双方联合进行人才交叉委培。建设期间参与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的制定《基于病证结合的中医证临床诊断标准研制与应用规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标准》。

  亮点五:科研成绩硕果累累,带动全省基层医院整体科研水平提升。

  新获批国家自然基金3项,国家教育部重点科研平台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项目1项,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基金6项,辽宁省科技厅项目1项,沈阳市科技局项目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6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出版专著1部。取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通脉降浊颗粒”新获批院内制剂,并在省内辽宁省人民医院、大连市中医医院、本溪市中医院、丹东市中医院、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院、抚顺市中医院7家医院进行临床科研合作,带动全省科研临床水平提升。

  亮点六:大力培养专科人才团队,提升专科内涵建设

  973首席科学家杨关林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王凤荣教授为中心学术带头人。拥有国家级名医1人,享受国务院特贴4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教师3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4人,国家青年岐黄学者2人,省级名医7人,博导12人,硕导22人。

  建设期间新增国家青年岐黄学者1人,辽宁省名中医1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辽宁省青年名中医1人,辽宁省中医药创新人才1人,辽宁省中医药特色人才1人;沈阳市名中医1人,沈阳市十大科技英才1人,沈阳市拔尖人才1人;新增辽宁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2人。有6人考取博士学位,继续深造。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辽宁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人,国际友谊贡献奖1人,“最美沈阳人-最美抗疫人物”1人。